最近買了新的APPLE產品,有鑑於我是忠實的果粉,周邊的配件當然不能少的啦
尤其像是保護螢幕的產品或是保護套,網路上的品牌種類真的琳琅滿目,要在這麼多類型中選到一個品質好的牌子,必須要花多一點時間來蒐集整理
畢竟我所看重的就是耐用度,這可是標準果粉的剛性需求啊。
在蝦皮跟露天逛了很久,很多產品的確很便宜,但隨便在淘寶上不難搜尋到一模一樣的類似產品
我覺得對於我來說,品質還是重於一切,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不少果粉都會到亞瑟3C生活賣場選購APPLE的系列產品
總的來講,品質好出貨快,這兩大重點,亞瑟3C都幫我們把關好了,難怪在網路上蠻多人買他們推薦配件,都有不錯的評價。
由於官網上選擇性產品太多了,功能說也說不完,所以我就針對我買的這一款,來做一個簡單的評分推薦
首先先介紹他的相關型號介紹吧
※ 賣場所售之防摔手機殼皆經過防摔測試,將儘可能提供日常使用上的保護。也請留意,手機如在非正常狀態下使用或受到太過強烈的撞擊,仍有可能會損害到手機或手機殼。
※ 背板耐刮程度會依照不同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與使用環境有不同程度外觀刮痕耗損。
※ 因個人使用環境、使用習慣不同,將影響殼套的使用壽命,恕不提供殼套人為因素之刮痕/破裂/變色...等售後保固服務。使用的手機/平板/手錶等本體則不在產品保固範圍內。
※ 線上購物購買的商品皆享有七天猶豫期(非鑑賞期),如需退換貨,商品須為全新無使用痕跡、並包含完整配件及包裝,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為保障您購物權益,開箱過程請全程錄影;如有問題請反映客服並提供錄影檔案,祝您購物愉快。
根據我自己購入Kakudo 交叉斜紋防摔手機殼 iPhone 11 / 12 / Pro / Max的心得,將評分標準分成三種
評分項目 |
體驗感受 |
評分 |
產品品質 |
不小心從桌上掉到地方,並沒有發生破裂的狀況,這比我過去到夜市買的便宜貨還要耐用。 |
★★★★★ |
產品價位 |
Kakudo 交叉斜紋防摔手機殼 iPhone 11 / 12 / Pro / Max價位中等,但是品質一點都不馬虎,跟他同質性產品可能還會貴一點。 |
★★★★★ |
寄送速度 |
線上客服人員幫忙查詢訂單速度快。 |
★★★★ |
當然囉,這個評分標準僅代表個人看法和現有知識,如果各位對於產品有其他問題,可以詢問客服,他們都很親切,很快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這一款Kakudo 交叉斜紋防摔手機殼 iPhone 11 / 12 / Pro / Max,我自己也上網查了相關使用評價,發現它網路上實際使用的經驗都是好評,尤其對果粉來說,算是是神物等級的產品!
那亞瑟3C裡面的產品到底要在實體通路買還是網路上買呢?
先說說線上和線下相同的點吧
1.產品品質
首先,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產品品質都是一樣的!大家一定要記住,不存在線下實體店的產品品質要好於線上產品的,這種說詞都是賣場導購最喜歡講的,但這其實是一種誤導。
能叫的上名字的各個家電大廠,沒有哪個敢在品質上玩差異化,尤其網路這麼發達,沒有哪個品牌是不注重線上服務的,更甚者同一條流水線上出來的同一款產品,換個型號換個包裝,有的放到線上賣,有的則是實體店賣,品質有啥不一樣的?(現在網店商品標注線下同款,實體賣場商品標注線上同款,可不就是通貨嗎,在哪個平台都是一樣的)差異化的型號只是為了防止線上線下打價格戰,實際上東西還是同一個東西。
2.售後服務
也是不用管哪個品牌,不管它哪個管道賣出去的產品,售後都是由其官方負責售後的
需要售後,打個電話,官方會指派當地的官方售後網點工作人員進行處理,現在大多數電器都是由官方保固,因為官方自建售後,線上線下也沒有區別
再說線上線下不同的點
一是體驗感,這個不贅述,線上線下體驗感區別在哪大家都知道
二是價格,最值得說的一點,也是影響你是線上買還是線下買最主要的因素
其實現在價格很透明,各平台各管道都有貨的,利潤也是最薄最透明的,所以最後就是挑選信賴的電商平台做購買。
這是相關購買連結,如果你剛好找這類型產品,可以到亞瑟3C選購喔
↓↓↓Kakudo 交叉斜紋防摔手機殼 iPhone 11 / 12 / Pro / Max購買連結在此↓↓↓
↓↓↓想要更好的IPAD保護殼嗎?亞瑟3C最優質的保護殼產品供您參考↓↓↓
↓↓↓更多手機殼款式讓你選擇↓↓↓
3cRR4854AAFEF45E |
想入手一款高性價比的iPhone手機該如何選?雖然蘋果手機不像安卓採用機海戰術,但它流暢耐用iPhone 13 pro 耐衝擊鋼化保護貼推薦品牌推薦品牌,也積累了不少新老機型,尤其現在4G產品iPhone 11都還未從官網下架。老舊機型肯定多少會有價格優惠,新機型體驗和壽命又更好更有保障,那如果想要一步到位,是不是只能考慮最貴的那一款呢?其實不然,目前只推薦這兩款。
iPhone 13 Pro
iPhone 13 Pro就並非是蘋果最貴的那一款,在它之上還有更貴的iPhone 13 Pro Max版本,但之所以說它能一步到位滿足用戶需求,是因為首先它定位高配版本,功能配置肯定是比標準版要更好的。比如其硬體搭載的是滿血版A15仿生晶片,這是蘋果目前最強悍的處理器,再加上最新的iOS15系統加持優化,其性能比標準版更為強悍。
iPhone 13 mini亮面保護貼推薦品牌推薦品牌其次,iPhone 13 Pro同時還配置了120Hz高刷螢幕、後置三攝拍照,流暢度更好,拍攝體驗更豐富,iPhone 12 mini多折保護殼推薦品牌這也與標準版上的傳統60Hz螢幕和後置雙攝拉開了明顯差距。而這些方面Pro版本又與頂配的Pro Max版本配置相同,無明顯差異,iPhone 11 Pro紫色保護套人氣排行唯一最大的區別就是尺寸規格,iPhone 13 Pro的6.1英寸大小便攜且手感舒適,符合大多數人要求。所以它是蘋果目前體驗最好、最均衡全面的一款機型。
iPhone 13 mini
iPhone 13 mini乍一看是13系列最初級的一款產品,好像不能和“一步到位”掛鉤,但仔細分析它卻是喜歡小屏人群最佳選擇。儘管今年蘋果新推出了第三代iPhone SE小屏手機,iPhone 6s矽膠保護殼推薦開箱文但設計老舊、沒有全面屏、拍攝等縮減明顯,體驗算不得優秀。相比之下,這款iPhone 13 mini既有5.4英寸小屏規格,便攜程度比常規的大屏手機要高很多,同時還有劉海全面屏視覺效果。
另外,iPhone 13 mini硬體搭載A15仿生晶片,iPhone 12紫色保護套推薦品牌起步也升級到了128GB存儲起步,支援雙模5G、雙卡雙待功能,性能表現的十分給力,用四五年沒有問題。且該機還後置了1200萬雙攝,拍攝效果也一點不差,這些與標準版iPhone 13一致,充分展示了其旗艦級水準。所以它不僅是蘋果最強、最全面的小屏旗艦,也是整個行業裡的最強小屏手機,體驗無憂。
乡愁 文/刘淳朴 毕业多年,对于一些关于学校的记忆逐渐模糊,却怎么也忘不了高中时的一堂课。那时,老师让我们读正在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故乡的榕树》。斯时刚离开家乡,去30里外的县城求学。陌生的环境,干瘪的青春,时常紧闭的校门,让我对家乡有种特殊的眷恋。虽然只隔着几十里路,家乡熟悉的村落屋瓦,已经慢慢走近年轻的乡愁。 后来又在生命中不断的远行,驻足,徘徊,直到在另外一个城市最终落脚。不再形单影只,找到一个相知的人剪烛西窗,携手衔枝筑巢,有了一个暂避风雨的地方。然后看着一个肉肉的小生命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在体味着幸福之余,也常想,这里会是我的故乡吗? 整日穿梭在林立的楼宇,拥挤的街道,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份熟悉与踏实,安放漂泊的心。这里也有日出日落,却远不及村边的自然荡漾。每日从同一起点走到终点,然后再交换起点终点的位置。四季的轮回看不到,雨雪落下,也慰藉不了水泥下的种子。我只好一厢情愿地编一些琐屑的回忆,去缝补单调的岁月。 我想起从家里到姥姥家要走过很多田地,一片果园。我和哥哥们常一边拾着柴火一边追打着去姥姥家。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不同的季节给土地不同的温度,给田园不同的秉性。 我想起姥姥家那座黄泥的小屋和院里的梨树。每到过年,所有的长辈都坐在屋里,等着我们一群兄弟们拜年。喊一个名字,磕一个头。一群孩子膝盖上磕的都是土。然后吵闹着去小卖部买吃的,去街道上放炮,去果园里采蘑菇。屋子小,人多,闹哄哄。女眷们做好年饭,分桌落座。坐不下就站着,也不耽误吃。满屋子猜拳行令的声音,嬉笑叫骂的声音,满屋子的烟味,酒味和年味。 我想起秋天的运河边,杂草丛生。我们捉很多蚂蚱穿在草棵上,在火里烧着吃。脏脏的,弄得嘴上黑乎乎一片。我们拿着铁锹和口袋,在河边两侧的沙土地去刨别人剩下的红薯。有时听到河边青蛙叫的声音,就看见一条蛇围着青蛙不停地转,此时青蛙动也不动,然后被一口吞下…… 这是我对故乡永恒的怀念,是我一生当中最纯粹快乐的记忆。我常常怀揣着这些美好的故事,去和我那些长大的弟兄们分享,去和变老的亲人们讲述。两年前,年逾90的姥姥安详离世,带着我们这个大家庭每一位成员对她的尊敬与怀念,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无法磨灭的关于童年与青春的时光记忆。她老人家一生平凡,为人淳朴,不与人争。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把8个女儿抚养成人,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开枝散叶,枝繁叶茂。她过世的那一天,我们从各地奔回老家,见了老人最后的容颜,依然是那么的慈祥,平和。就在我后来的梦中,也是这样的容貌,和原来一模一样,这便是永生。 人生如寄,当我再回故乡的时候,一切也已陌生。花草树木犹在,人却红颜白发,西山日暮。过年来去匆匆的日子里,再也没有那些让人高兴的繁文缛节。心怀故乡,也真正成了一种念想。在这个辗转如飞的社会里,我们这样的人,注定停不下却也回不去。但是那朗朗声里《故乡的榕树》,那远去的黄泥土屋,无忌的欢笑,慈祥的容颜,哪一处不是我生命的财富。说是乡愁,更应是无尽的依恋。 紫黄乡愁 文/郭华悦 清明,是艳艳的紫。 这紫,来自于鼠尾草,名字不好听,但花色却挺迷人。老家之外的人,对于鼠尾草,恐怕都比较陌生。但在老家,鼠尾草是春天的恩赐。 行走在野外,视野极为空旷。一团团,一簇簇的紫,撩人心扉。这迷人的紫,有一个不太诗意的名字,叫鼠尾草。鼠尾草是薰衣草的近亲,色彩和形状都极为相似。 鼠尾草的花期颇长,入春后,零零星星的紫开始钻出地面,悄然绽放。到了清明前后,这星火一般的紫,已成了燎原之势。过不了多久,一片片,望过去都是赏心悦目的紫。 比起薰衣草,鼠尾草的颜色更深,紫中带着点红。鼠尾草的花更大更张扬,如家乡的人们,带着热烈而张扬的美。热烈的紫,流淌着的是家乡的血液。它的怒放,它的姿态,是上天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恩赐。 紫色中的清明,一直伴随着我许多年。 再后来,我离开了这片紫色,来到了另一个春天里罕见紫色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而春天里的清明,也如我的生活一样,不知不觉中转换了色彩。 如今的清明,是嫩黄色的。这嫩黄,来自于一片片与天际相连的油菜花田。清明前后,一眼望去,嫩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油菜花田里,无数个辛劳的背影,此起彼伏。而这片美丽的风景,是无数个辛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的。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迎风招展,在春风里挺立了腰杆,绽放自己的色彩,这场面多么壮观!看似粗糙的外表下,是追求光和热的倔强。而我,也如那一株株油菜花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向着梦想的方向翩然起舞。 不管是紫色,还是黄色,都已然成了乡愁的符号。有时,身处紫色的海洋中,心中想的是黄色清明里的亲人;有时,站在油菜花田中,心中牵挂的,又是紫色清明里的双亲。 紫色与黄色,成了我生命中清明节的色彩。紫色,是乡愁;黄色,也是乡愁。清明如一幅变色图,在紫黄之间转换着。一缕思念,成了浓淡相宜的笔墨,将两处的思愁,紧紧连在一起。 一根芦穄解乡愁 文/梦醉清风 节日,邻居送来一捆芦穄,解了我的乡思之念。这种在秋夏中吃的甜芦穄,最是一种值得我留恋的美味。记得在那个物质贫瘠年代的盛夏和金秋时节,故乡的田头地边,都有这种容易生长的甜芦穄,此刻,嚼着甘甜的芦穄,仿佛身临故乡,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许多关于吃芦穄的往事来。 记忆里的故乡,每到夏秋季,故乡的田头地沟处,那一丛丛似竹的芦穄,高举着红红的穗缨,随风飘舞的样子,总惹得小孩子口水直淌,吵嚷着让大人去田里斩几根芦穄,有力气大的小伙伴们,会带着家用的厨刀去砍芦穄,由于用力不当,总会把刀刃上砍出几个豁口来,引得家长们的责怪,而大人们在农活间隙,也会去砍几根分给围观的小孩子们。 采芦穄的人,一般都会带着砍刀,方便对芦穄切割分段,只见手起刀落,削去嫩梢,撕了叶子,砍下老根,将芦穄剁成一节节,损去皮后,便是天然的糖棒。咬一口,嚼几下,脆生生,甜津津,甜汁嚼的满嘴,沁人心脾,实在解渴。 也有力气大的人,会选择泥土松软的或是一串根里长出几根芦穄的,按住芦穄的节部,猛然用力压断,这样取走方便,而用双手连根拔出芦穄的,会拖带很多泥块,但这样拔采的芦穄,翻地时就不用再挖出芦穄根了,而且,对喜欢馋得偷采别人芦穄的人来说,徒手拔芦穄或是按节折断芦穄,是一种最不留痕迹的好办法了。 不过,吃芦穄最要小心的就是撕芦穄皮,这种撕皮方法也是要懂得技巧的,要不,一不小心,锋利的芦穄皮就会将嘴巴或手指划破出血的。尽管如此,这样为了馋芦穄而出现的各种意外,依然挡不住孩子们吃芦穄的热情。农家人对芦穄的喜欢胜过时令水果,很多农家人,在平日走亲访友时,也会将甜芦穄斩成几节一捆的礼物送人,或旅途、劳作之余解乏解渴。 记得童年时,我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吃芦穄,会利用手中的芦穄玩出一场场战争来。那若干节相连的一段芦穄,剥去叶壳,就成了大家玩耍打斗的“金箍棒”和相互嬉闹的“竹马”了,有时,大家会以玩游戏的形式对芦穄进行分割,赢家能获得输者贡献的芦穄,这样,头脑灵活又不想动手的人,总能坐享别人整理好的一节节的芦穄了。 甜芦穄,在故乡也叫芦栗,是沙地最为普通平常的一种特产植物,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其他营养成分,有消暑解渴、清热解毒的作用。那种不甜的普通芦穄,在故乡叫作高粱,高粱秆淡得没水分,不能吃。甜芦穄杆水分足,甜度适中,虽没有甘蔗那么甜,但味道比玉米杆好。小时候,在甘蔗、水果稀缺的年代,我吃过多到吃不完的免费的玉米秆,偶尔能吃着甜芦穄,感觉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甜芦穄与高粱除了杆里水分的甜淡之分外,还有穗上的区别:高粱的穗大,颗粒饱满,等到红得发黑时可以收着做高粱食品吃。而甜芦穄的穗粒一般做饲料喂牲口,甜芦穄与高粱杆的相同点,都是收完颗粒的空穗可以扎成扫帚、与打扫卫生或洗锅碗用的刷子,但高粱穗因水分少,制作成扫帚脆而易折断,甜芦穄的穗因生长时水分足而更有柔韧性,制作成的刷子与扫帚更耐用。 芦穄,在品种上可分青皮芦穄、黄皮芦穄、黑穗头芦穄、红穗头芦穄和糖芯芦穄等十多种。按种植季节又分春种夏收、夏收秋收等早中晚三批。善于种田的沙地人,一般不会整块田地栽种芦穄的,大多在田边地角、桑园瓜地,甚至番芋疄沟边栽种。据说,芦穄有着比较长的种植历史,明正德年间编修的《崇明县志》上就有记载,和农家种菜瓜一样,甜芦穄几乎无家不种、无人不吃,也是游子思乡的一种情结。 秋天,正是甜芦栗最饱满最清甜的时候,那种用粗布条捆起来的甜芦栗,总让我想起生活过的故乡,那田园风吹轻轻过,芦穄叶哗啦啦作响的乡间气息。我想,有芦穄的地方,梦想,可以停泊;乡愁,可以承载;美丽,可以绽放。 乡愁是一棵不长年轮的树 文/曹春雷 有次接到一个电话,陌生号码,接通后,对方声音也很陌生,他急切地解释,我们是一个村子里的,我叫某某某,小时我俩曾在一起爬过树呢。我从记忆里搜索了半天,终于知道他是谁了。确实,他和我是一个村的,自小在一起玩过,不过小学毕业后,他全家都移居外地了。这次他打电话来,说他父亲想老家想得厉害,却因为身体原因回不去,打听到了我的号码,想让我用家乡土话跟他父亲说说话。我欣然同意。于是,我和他父亲在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说了一些村子里的人和事。我们都谈兴甚浓。我抚慰了他的乡愁,他也抚慰了我的乡愁。 老家的一位邻居,早年移居海外,前不久回家时,取走了自家老屋的一片瓦——老屋早已年久失修,面临坍塌,这片瓦于是漂洋过海,到了国外,摆在了他的书桌上,从此与他朝夕相伴。对他来说,这片瓦就是故乡,解了他的乡愁之苦。 一位朋友和我聊天时,说,乡愁是不是一坛陈酿的酒呢,时间越长,酒香就越浓。他说他刚离开村庄,在这个城市有了一席之地时,心里是雀跃的,庆幸自己终于离开了穷乡僻壤,摆脱了繁重的劳动,来到了繁华之地,那时候哪里会有什么乡愁呢?在城市生活了这么些年后,才开始怀念故乡的那些时光,如今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才有了真正深切的认识。 我对他说,人生是一棵树,一辈子都在往高处使劲,但无论你生命的枝叶怎样旁枝斜逸,蔓延到怎样遥远的地方,总有一天你会回望你的来处,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灵魂的根始终扎在远处,从未离开过。于是,你便开始了对那片土地的怀念。 对一个怀念故乡的人来说,故乡始终是一个私人银行,你无需支付利息,就可以随意支取那些久远的记忆。它储存着你在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声啼哭,保留着你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第一对脚印,它见证你成长的所有历程,感受过你曾经的忧伤与欢乐。那些旧时光并没走远,都在这里。甚至那个年少的自己,也在这里。 打开这个时光银行的钥匙,是故乡里每一个熟悉的人,一座老屋,甚至是一棵树,一条道路,一口老井,一方池塘。用这些钥匙,能开启所有未曾湮灭的记忆。它们不仅是一把把钥匙,还是一面面镜子,能让我们看见站在时光深处的那个青葱的自己。一个人的乡愁,归根结底,其实是想穿越时光,拥抱那个曾经年少的自己。 乡愁,是一棵不长年轮的树,始终矗立在我们生命的原野上。在这棵树下,我们是村庄里那个年少的孩子,永不老去。 月饼里的乡愁 文/崔向珍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美食,想着那秋风微凉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一阵一阵的欢笑声在如水的月光里荡漾开去,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的事啊! 童年的日子清苦,月饼是绝对的奢侈品。在我刚记事儿的时候,父亲总是买来三块月饼,用菜刀切成六块,我们兄妹四人一人一块,奶奶一块,父亲和母亲分食一块。我们往往先把香味四溢的月饼放在鼻子下,贪婪地嗅上一会儿,然后再轻轻地咬一小口,慢慢品味…… 再后来,母亲就学会自己烙月饼了。母亲先把面粉和成面团,放在一边发着;接着把花生仁、瓜子仁和芝麻分别放在大铁锅里翻炒出诱人的香味;然后把晾干的冬瓜丝和胡萝卜丝放到小盆子里,倒进糖水和凉凉的果仁腌渍一会儿,再倒入猪油和清水搅拌均匀;最后倒入粘小米粉使劲揉,直到把馅料揉到软硬适中。 不用母亲吩咐,我们早已经把细碎的麦秸和麦糠抱到灶门口,准备点火,眼巴巴地等着母亲包月饼了。母亲包月饼并没有任何技巧,她只是像擀饺子皮一样把面皮擀薄,接着把馅料包进去,团成圆球,放进做花馍馍的模具里印出好看的花纹。 母亲将包好的月饼放在涂了一层油的大铁锅里,我们烧火,母亲烙。等到月饼的两面都微黄了,再用小刷子刷上一层油,一来是为了上色,二来是防止糊皮。刚烙熟的月饼金黄油亮,香气四溢,馋得我们围着锅台,直咽口水。母亲说凉凉了才好吃,我们就心急火燎地等。 那时候物质相当匮乏,母亲一次也就只能做十几个月饼。晾凉了的月饼,母亲让我们先送给奶奶一块,再切开两块分给我们,剩下的留到中秋的晚上全家一起享用。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奶奶拖出她自己用玉米皮编织的大蒲团,盘着腿,坐在上面。凉爽的秋风吹得院子里的向日葵和门前的柳树叶飒飒作响。金黄色的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来时,淡淡的光晕便裹起小小的村庄,如梦如幻。 等到月亮升高,越来越亮时,我们的中秋“晚宴”就开始了。父亲照例是要吟诵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母亲照例要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 一盘自家树上结的枣子,一盘母亲炒制的葵花籽,一盘金黄喷香的月饼,一人一碗用母亲晒制的菊花瓣泡的糖水菊花茶,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说边笑,兴奋地不得了,下半夜躺到炕上还在回味,满满的幸福充溢在心里,久久不能入睡。 现在想来,母亲做的月饼是有一点干硬的,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月饼的香甜滋味,因为月饼里有母亲的体温、有父亲的汗水,更有浓浓的亲情和无限的向往与期盼,每每回想,甘之若饴。 一碗粉是一抹乡愁 文/朱若葵 说起栖凤渡鱼粉,只要是郴州人,都会条件反射咂一下嘴巴,咽一咽口水,于是,一股浓烈的鱼香和着辛辣味便回味在你嘴里了。栖凤渡鱼粉在郴州的地位就像重庆酸辣粉、桂林卤粉、云南过桥米线等,是当地颇具代表性的美食。春节刚过,笔者来到苏仙,就栖凤渡鱼粉进行了一番探访。 乡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 栖凤渡鱼粉发源地在郴州苏仙区栖凤渡古镇。镇上有条西河,在107国道开通前,河两岸人员来往靠摆渡,所以叫渡。 据当地传说,三国时期,庞统投奔刘备,开始并不受重用,仅被任命为耒阳县令,他闷闷不乐。有一次,庞统投宿西河古渡,店家早已卖完了吃食,就用家里过节备用的干切粉做成一碗鱼粉。一碗粉食毕,庞统汗流满面、胃口大开,感到酣畅淋漓、精神抖擞,大声赞道:“此乡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快哉!快哉!”到了耒阳,他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庞统号“凤雏”,为纪念他,后人把庞统夜宿的古渡称为栖凤渡,而当地鱼粉也被称为栖凤渡鱼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许多栖凤渡人到郴州城里卖鱼粉,栖凤渡鱼粉凭借其独特风味,名扬郴州。”苏仙区栖凤渡镇党委书记陈宁介绍,“镇里几乎家家做鱼粉,但最正宗的还是南香村。”南香村住着栖凤渡鱼粉第三代传人吴安英,如今她已是70岁的老婆婆,在村里栖凤渡鱼粉研习所传授技艺。吴安英介绍,制作鱼粉需要几个步骤,先是杀河鲢鱼熬成汤,加入当地五爪朝天红椒粉,调入当地特产豆膏、茶油等作料,再用干切粉做成鱼粉。鲜且辣,构成了鱼粉的特殊风味。搭配一点本地坛子菜,更是绝味。 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 在栖凤渡,有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话:“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说的不仅是栖凤渡地方好,也是对栖凤渡鱼粉味道依依不舍。栖凤渡鱼粉是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进入公示阶段。对漂泊在外的栖凤渡人来讲,乡愁就是一碗栖凤渡鱼粉。栖凤渡镇南香村村民曹满元到福建务工7年,今年春节前他首次回乡,行前给村里堂弟打电话,要他预备几十斤切粉,回来做鱼粉吃。 “人在异乡,无时无刻不怀念鱼粉的味道。离家越久,这种思念越浓。”曹满元告诉笔者,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带全家人吃了一顿栖凤渡鱼粉,他连吃了两大碗,直呼过瘾。栖凤渡鱼粉传承人吴安英说,过年过节,就有很多在外地求学、经商、务工的人来她店里吃鱼粉,大家都想饱吃一顿苦思已久的栖凤渡鱼粉。 一碗粉带活一条产业链 近年来,栖凤渡镇加大对地标性产品——栖凤渡鱼粉的传承和开发力度,成立栖凤渡鱼粉协会,把茶油、豆油、晚稻米、辣椒、鱼等种养专业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栖凤渡镇在鱼粉原材料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先后在南香村、瓦灶村等地建设鱼、米、姜、豆油生产加工基地,在岗脚村建设油茶基地,把部分山塘水库作为养鱼基地,并建设鱼粉配料生产线,鱼粉产业布局全面铺开,形成了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同时,投入3000万元,对镇区进行立面改造。并投入5000万元,打造栖凤渡鱼粉特色一条街,现有店铺50余家,每天迎接107国道来往食客1万多人次。 南香村全村以水稻双季稻耕种为主,既是“栖凤渡万亩优质高产水稻创建示范村片”,也是“栖凤渡鱼粉原材料基地”。“村民现在人人都有一个‘鱼粉梦’。”村支书陈连牙告诉我,全村1600多人,种水稻每年加工米粉、切粉5万公斤,比卖水稻多了五六倍的收入,村民生产的积极性都很高。今年,该村还将推出红薯粉、玉米粉等五六个品种,提升“粉”的附加值。 为让鱼粉走出去,栖凤渡镇还引进凤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方便面装栖凤渡鱼粉,去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成立连锁店,以公司化运作带动标准化建设,让实体店到处开花。 苦楝树,站成乡愁的样子 文/刘春柳 老家院子里有几棵苦楝树。它是四季变化的播报者,母亲总会告诉我们,苦楝树爆芽了,要去灌水来浸田了;苦楝树开花了,要准备好割秧的刀了;苦楝树落叶了,要把棉被拿出来晒了……苦楝树是雷州半岛最常见的一种树,人们常在屋后院里或田园边栽种几棵,十年之后便可以成为打造家具的良材。 苦楝树是最积极的报春者,当春天的锣鼓铿铿锵锵地敲响的时候,作为冲锋者,它第一个开放,一开便是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站在村头,远远地望去,紫中带白,雾腾腾,氤氤氲氲,宛若一朵朵云。苦楝树挺拔俊秀,树身青绿。枝条上,挂满了清新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顾盼流光,多姿惹人。枝头上结满了米粒大小的细碎紫白小花,像一张张笑脸,像一把把小伞,像一个个小喇叭,在风中摇曳着,微笑着,欢唱着,嘤嘤嗡嗡。这是红土的呢喃,这是乡村的耳语,这是春天的梦靥…… 孩童时,在苦楝树花开最盛的时候,我们会在一支竹竿的中间切开一个小口,用它把树上的小树枝夹下来,然后把树枝中的花儿择出来放在一边,足够多的时候,就用尼龙线把花儿扎成几束。竹竿的两头各挂一束,放在肩膀上,慢慢地走着,生怕花儿掉下来。我们仿佛春天里的花仙子,就这么无忧无虑地玩着。来到小溪边的时候,不知道谁的建议,我们把花束解开,把花儿扔在小溪里,然后沿着流水追着花儿跑,直到它们流进另外一条小溪。 几天前回家时,正遇上苦楝树开始落花。一朵朵苦楝花,在空中飘舞,像漫天淡雅的紫云,落在地上,聚在墙角,栖在屋檐处,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盐,安静地呼吸着,仿佛整个村子都在呼吸,呼吸着它的芬芳。 微风袭来,我的头发上、身上落满了细细碎碎的花儿。沐浴着这花儿的郁香,细细品味,它不似芍药的繁华、玫瑰的浓烈,而是一种发酵于童年记忆和乡土深处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苦楝树长到十年以上就有了“格”,即苦楝树的心材色白、味香、质坚,无蛀虫,是打造家居的最佳选择。记得有一次,我听见爷爷教训小叔:做人要像苦楝树,要有“格”。村里的一位姑姑嫁给了一个家境不怎么好的青年,有人问她贪图什么,她说,我贪图的是他身上的“苦楝格”。长大后才明白,这“苦楝格”应该是人格之格,才学之格。在乡村里,因为熟悉,苦楝树也有了人的禀性。 我曾经问母亲,为什么要种苦楝树,她笑着说:“等你弟弟长大了,用来打造床、柜,给他结婚用的。”以前,在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家具都是自家种的苦楝树或其它树打造的。苦楝树长到可以打造家具的时候,人们就会把树锯倒,砍掉多余的树枝,让树干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放在屋檐下,在农闲时再请木匠来打造家具。 在学校里念书的男孩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想读书,就回去打床、打柜娶娘子吧。”而他们回到家里干活之后,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家里快点请木匠来打造家具,家具打造好之后,很快就有人来做媒讲亲了。童年的时候,我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神气的人。当你家要打家具时,就得把木匠恭恭敬敬请到家中,给他们好吃好喝的,询问他们家具的最新流行款式,什么组合柜、床头柜之类,要求他们测量屋子的面积来打造。打造好之后,左邻右舍的人都会来参观,并对家具的手艺发表一番评论。当然,说得更多的是好话。当年,爷爷要打造一个书柜,请来的木匠是一个年轻人,文文静静的,干活很细。他指着苦楝树锯成的木材对爷爷说,哪些适合做书架,哪些又适合做写字台的台面,真的有给木材选美的感觉。木匠用刨子刨木板的时候,我常捡刨花来看。又薄又软的刨花上有着别致的花纹,拿在手里仿佛拿着巨大的花瓣,还散发着木材的清香。 在漫长的岁月中,苦楝树是雷州半岛每个村庄,每个家庭里最常见的主人。它们高大挺拔、敦厚诚实,毋宁说,它就是每个村庄的守护神,每个家庭的庇护者。它们早已扎根于半岛乡村的灵魂深处! 可是,这些年来,人口膨胀,环境变化,传统的苦楝树在迅速退出乡村,大批外来树种挤占了它们的家园,充满了我们的视野。人们不再用苦楝树打造家具,只要需要,开车到城镇上,各种材质、各种款式的家具马上搬进家里,即使那刺鼻的甲醛味让人难以忍受。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了,也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陌生了。淳朴的乡村,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惟有站在路边或庭院里的苦楝树,延续着乡村的气息和味道,维系着一缕一缕的乡愁。 咸鱼干,乡愁的味道 文/佟杨 有人说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而对远离故乡的我,乡愁是一道道味道,是一条条来自大海记忆、故乡情怀的咸鱼干…… 故乡是北部湾的一个小渔港,捕鱼卖鱼吃鱼是故乡人祖祖辈辈的生计。故乡的鲜鱼肉嫩爽口,鱼汤鲜美,强身活血,乡下曾有“人参不如鲜鱼血”的美誉。故乡原汁原味的咸鱼干,煮起来浓香四溢,吃起来回味无穷,对在大海边长大的我,是忘不了的味道,记得住的乡愁。那咸香的味道,我总是百吃不厌,欲罢不能,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和难舍。 咸鱼干是近海人最寻常的食物,家家户户都会腌制都会食用,虽然在众多的文字记载或一些颂歌式的文章里,很难找到颂扬它的一些精彩片段。然而,无论饥饿的年月,还是衣食无忧的当今,都算是餐桌上美好的菜肴。穷苦的岁月里,我们从没吃过一顿饱餐,米粥多为汤水,装进碗里那可是一首凄苦的歌:“清早的汤,亮光光;晌午的汤,照太阳;傍晚的汤,捞月亮。”而小小咸鱼干配番薯粥的故事,常常让我记忆犹新。又稀又少的番薯粥,就是我们乡下人的一日三餐,家常菜不可能有鱼肉,总是一些野菜、盐萝卜,或是一碗咸鱼汁,不到一泡尿功夫,肚子就饿得咕咚响。如果有半条咸鱼干,那是我们小孩子的最大口福,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这也算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幸福最奢侈的吃食。记得我从外省读书回来过暑假的一天中午,茅草屋厨房土灶上煮得喷香的咸鱼干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进我的鼻孔。久违醇香的鱼干伴煮“五花肉”,让我狼吞虎咽,母亲站在一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喜悦之情像一壶烧开的水。 如果说大海是故乡人的乳汁,那么咸鱼干就是乡亲们的菜粮。那时乡下的日子紧巴巴的,向左邻右居借米也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一些乡邻也会顺手送上几条咸鱼干,给少油缺肉的生活添加一些腥味。那年月,锅碗里极少有鱼有肉,有了一些咸鱼干,乡下人家多做咸鱼干煮生蒜这道菜,我们小孩子都会被鱼干香味勾得受不了,时不时跑到厨房看一眼,闻一闻,肚子喉咙咕噜响的馋相永生难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窘困自不必说,记忆最深的是饥饿。找不到粮食时就吃米糠、草根、树叶,就是能吃上咸鱼干,也从没想到什么挑肥拣瘦或诗情画意的,有的是赶快填满心肠辘辘的肚皮罢了。“拼死吃河豚”,在那年头也是常见之事,那并不是勇敢,而是生活无奈,生活所迫,个别人也会因吃河豚鱼干被毒死亡命的,这给原本饥饿带来的恐惧,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民以食为天”。现代人对饮食很讲究,但是,吃腻鸡鸭猪肉的人,再有饕餮的心思,也举不动筷子了,此刻的一碗米粥、番薯粥,一锅飘香的咸鱼干,可以解腻可以开胃,胜过任何珍脍。正如当今社会流传的俗语:“过去穷人在家吃野菜,现在富人在酒店吃野菜。” 如果说,鱼翅是精心烹制的丰盛大餐,鱼干则是百吃不厌的特色菜肴。上至高档饭店,下至街巷小店,近至夜市大排档,远至乡野农家乐,都少不了咸鱼干的身影。 咸鱼干的制作要经过一道道严谨的工序:刨鳞剖肚,清除内脏,对半破开,撒盐腌制,洗净晾晒,哪道工序都不能少都不能马虎。撒盐多少与腌渍时间长短尤为关键,腌渍时间如过长,腌制的咸鱼一般较咸,味道也不怎么好。对盐的用量极其精准,盐量不宜过多,多了会咸苦咸苦的,少了鱼肉又会腐坏生虫,更谈不上鲜香。这腌制手艺可是一种手工技术极高的活儿,盐的多少腌制时间的长短才适宜,都要讲究实践和经验,大多靠“熟能生巧”……天气的好坏也极其重要,天气好阳光猛,三五天就会一气呵成,好天气才晒出好鱼干好香味。如果遇上阴雨天,多好的鲜鱼,也晒不出色泽鲜嫩香味扑人的鱼干。淋了雨的鱼干,容易发霉变质,即使再晒干也会色香俱褪。几十年前,乡下没有低温保鲜技术,鲜鱼多得吃不完的时候,就腌制成咸鱼,天气好时才可晒成鱼干。现在随着冰冻鱼、电冰箱冷藏,制作咸鱼干就不再担心天气的好坏,但冰冻冷藏的咸鱼干与天然晒干的鱼干色味不同,可是缺少了天然、纯粹的鲜美。 故乡的鱼类品种繁多,常见晒成鱼干的有红鱼、金鲳、鱿鱼、沙丁、石斑……咸鱼干的吃法多种多样,又可做成各式美味。有伴青菜煮汤的,有油炸干炒的,有五花腩肉生蒜煲的,也有鲜鱼咸鱼干同煲(现代人自称“生死恋”)的。鱼干烹饪成那些妙不可言的佳肴,往往肥而不腻,瘦不塞牙,吃得胃口大开,欲罢不能。如煎炒黄鳝鱼干,那可是一道下酒的好菜。锅里油沸后,添上一条条黄鳝鱼干,锅铲起起落落,如烙饼一样上下翻炒,锅里满是一个香,盛上餐桌,油汪汪、咸滋滋,嚼起来,脆而香,嘣嘣作响,一股股海味气息顿时流溢于齿唇之间。将咸鱼干入菜,而咸鱼干煲“五花肉”,最能彰其质显其味,是一道香味俱全的好菜。“五花肉”要薄切,咸鱼干也要切成块,一起放进瓦煲里煮,小火慢炖后,待一阵阵鱼肉清香扑鼻而来,“五花肉”有了咸鱼干的咸味,咸鱼干有了“五花肉”的清鲜,盐咸减除了肥肉的油腻,清鲜减化了盐咸的厚味,这样一道常见的鱼肉煲,其味道相渗相补,可谓“珠联璧合”,其味自然不俗……这些将咸鱼干与素或荤,煮、煎、煲而成的家常菜,我们一年年翻来覆去地吃,从不觉得单调乏味,吃起来总是鲜香难舍的。 咸鱼干虽不是什么贵重食品,但岁岁年年,伴随着我恩泽着我,锁定了我的一生。孩提时,我们那些童年伙伴常用火烤熟小咸鱼干当作零食,香而咸的味道填充着贫困的饥饿和激荡着童年的笑声。就读中学离家住校的日子,也是物质匮乏时期,偶尔从故乡带来的咸鱼干就是我最好的菜,我常与一些同学一起分享,这又成了他们难忘故乡的印记。大学毕业,我分到城里企业,总以为会像城里人过上好日子,但想不到三、五年之后,企业破产、下岗失业……在饱尝人世甘苦,满身伤痛与疲惫,寻觅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港湾的时候,又是乡下母亲送来亲手制作的咸鱼干让我渡过难关。在人生低落、生活捉襟见肘的困境里,对着青菜伴煮咸鱼干的鱼肉香,我常常由生出几分感慨和惭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眶,至今也难以忘记当时的哽咽,胸口总有一缕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在外打拼二十多年来,城里的生活虽然有了改变和好转,但时常餐桌上的家常菜,也少不了故乡的鱼干特色菜,那在舌尖上逐步洇开的鲜香,是我在外怀念乡下生活与气息永不断线的缕缕乡愁——鱼干的香一直在我的生命里,回忆起来永远是嘴角浮起的一个微笑。 对许多远行人而言,乡愁很多时候就是家乡的味道,咸鱼干正是我们心中与家乡最家常、也最紧密的连结。那咸淡味,那香味,可是我们通往乡愁的记忆。“咱自己的菜、自己的鸡,绿色食品没有添加剂,放心吃……”这是我们乡下人最贴心的话。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无孔不入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让人“谈食色变”,防不胜防……在人人对食品安全担忧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故乡的咸鱼干,这抹舌尖上的乡愁,往往陪伴着我的脚步飘得很远很远。我吃过各种各样的咸鱼干,但味道同乡下母亲自制的不可相比,吃上一口就知道什么回事。平时到菜市场,经过咸鱼干档,看一眼咸鱼干颜色,闻一下其味道,我便能判断这些咸鱼干的优劣,但从来没有买过,担心的是怕鱼干撒农药添加防腐剂。过去的年月里,交易流通不畅,咸鱼干多为自制作为餐桌上的肉菜,再不过视为食物送亲戚。而今,故乡海岸边常常晾晒着各种各样的咸鱼干,制作销售已成了一种谋生致富的产业,也打响故乡“鱼干”品牌效应。福哥鱼干、肥妹鱼干、海港鱼干、天然鱼干……林立于海滨码头边,有零售的,有批发的,也有网购的。他们经营的规矩:卖咸鱼干,鱼品第一,赚钱第二,不敷衍不懈怠,以诚信赢得顾客。谁都没想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又因故乡的咸鱼干选材清鲜,没有添加防腐剂,远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逢上大节日,鱼干也会出现货源短缺,供不应求。尤其随故乡仙群岛旅游开发,慕名而来故乡看大海的人越来越多,玩耍之余,他们总不会忘记大海的天然食物,一为品尝新鲜的海鲜,二为带走天然混成的咸鱼干,就象我们到北京看长城逛故宫一样,如果不吃上北京烤鸭,就不算逛了北京城…… 外面的世界无论怎样精彩,但生命之根永在故乡。多年来,人们的居住吃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也多种多样,琳琅满目,风味百样。近年来,我曾出入过一些酒店,但最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是故乡沐浴海风饱受烈日的咸鱼干,一为天然自成,二为毫无添加剂,三为吃得安全放心。 别样鱼干别样香,一条一块总关情。故乡连着我们远行人的根,咸鱼干蕴藏着我们的记忆,安放着我们的乡愁。 >>>更多美文:好文章
阳春三月,畅想幸福,思绪万千。忆往昔时光,那时青春年华灿若星辰闪耀,亮似太阳光芒四射。诚谢苍天情怀,赐与我朵朵花儿相伴,誓言为花儿幸福奋斗。 醉忆初站三尺讲台,时遇花儿含苞,正当绽放欲开,花瓣风中摇曳,呼唤雨来滋润,光来照耀,园丁修剪;思父亲教诲,为师不要误人子弟!初心伊始,我尽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站三尺讲台与花儿共赏唐诗宋词灵华,翻阅史代春秋更换,洞悉社会演变,寻找祖国星位……我仰思宇宙奥秘,下想海洋深遂:站三尺讲台为黔江教育握笔挥鞭,握粉笔为花儿书写华章,挥教鞭为花儿指点飞舞方向,花儿方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豪言壮志。 难忘时光流逝岁岁年年,我与花儿朝夕相处之快乐,无时无处不翻脑海之画景:课堂虽严肃但又放任思维之野马奔跑,追求真知但又鼓励思想敢于发出疑问之声音,尽彰显教育之真谛;爱花儿虽不为花儿之亲而胜过其亲,给予无微不至关怀,丝毫不带功利之俗气!课余时间闲暇,或于课桌指点解题方法,或于室外阳台依偎阳光,或于校园草坪席地而坐仰望蓝天白云,或于球场奔跑如飞梦成乔丹,或于小河沙滩结伴欢歌笑语嬉戏,或于家访聊生活之趣事……教育生活,快乐无比,奋斗多多,幸福多多! 展望未来,初心依然,使命不忘,奋斗不止!人生虽若车过站台,但站站回头望:望花儿成长,望花儿快乐,望花儿平安,望花儿大爱,望花儿和美,望花儿幸福……扬起精气神,积攒正能量,奋斗吧奋斗!创造美好未来阔步前进,数幸福生活,还看新时代! >>>更多美文:空间美文
iPad Pro 11吋黑色保護套推薦開箱文iPad 9.7吋藍色保護套人氣排行
輕鬆貼 Apple Watch 輕薄軟膜滿板亮面螢幕保護貼 40 44 mm (2) iPhone 7 8黃色保護套推薦品牌 iPhone SE 2透明保護套人氣排行NMDer 抗汙防摔手機殼 黑芭娜娜 iPhone 11 系列 (2) iPhone XS Max綠色保護套推薦品牌 iPad 10.9吋保護套推薦品牌Wander Case 隨行手機殼 奶茶色(附贈貼紙 01 都會款)iPhone 13 Pro Max (2) iPhone 13 pro max 粉紅色保護殼推薦品牌 iPhone 13 pro 黃色保護殼推薦品牌
留言列表